2014年5月27日湖北省十堰市房縣4.0級地震構造環(huán)境分析
來源:武漢地震工程研究院 發(fā)布時間:2014-05-28 10:07:39
文章概括:
2014年5月27日21時57分,湖北省十堰市房縣(北緯31 92度,東經(jīng)110 42度)發(fā)生4 0級地震,震源深度7km。 本次地震震中位于位于揚子準地臺
2014年5月27日21時57分,湖北省十堰市房縣(北緯31.92度,東經(jīng)110.42度)發(fā)生4.0級地震,震源深度7km。
本次地震震中位于位于揚子準地臺北緣上揚子褶皺帶,震中附近區(qū)域斷裂較為發(fā)育,構造線走向主要為近東西向和北西向,近東西向斷裂為青峰斷裂,北西向區(qū)域斷裂為安康-房縣斷裂帶。該地震的地震構造背景及基本認識如下:
1、青峰斷裂帶
該斷裂由陜西省城口縣西延入,總體由北西向轉成近東西向,經(jīng)豐溪、房縣、青峰,在石花街與白河—谷城斷裂相匯。它是秦嶺和揚子的分界線,總長約200km。主斷裂傾向北,傾角40~75°,由一系列平行斷片組成3~5km的寬帶。北西或北北西向斜滑斷裂將其切割成許多長度10~70km長的構造段。該斷裂早古生代曾強烈活動,加里東晚期,沿該帶地槽堆積物隆起,印支/燕山運動時期,隨著南秦嶺的褶皺回返并向南推覆、掩沖,才形成現(xiàn)今的基本構造輪廓。
新構造期以來,該斷裂的活動方式和強度各地有明顯差異。房縣盆地以西,總體表現(xiàn)為左旋逆走滑或繼承性擠壓變形。強烈抬升的構造—地貌和北西—南東向依次排布的1000~1300m高程的夷平面,深切河谷和陡峻的斷崖,以及波狀起伏的主斷帶幾何形跡等,都可作為佐證。房縣盆地段以較典型的左旋走滑拉分為特征。第四紀年代學測定(SEM法)TL法測定在5~7×104a,本段其最新活動時代為晚更新世,1742年曾在房縣盆地西緣發(fā)生5級地震,小震活動亦集中在此段。
2、安康—房縣斷裂
該斷裂呈北西向延伸,總長約230km。該帶的幾何學結構極為復雜,主帶由4~5條大致平行并向南東撒開的分支斷層組成,并被北東、北北西和近東西斷層切割,在寶豐盆地形成右階區(qū)形成“Z”型展布的微斷塊構造帶,大致可以分成安康(100km)、陳家河(40km)和竹山(58km)幾個顯著的構造帶,該斷裂具有復雜的斷裂結構,多期活動,并控制了安康—月河盆地和寶豐盆地的發(fā)展演化。
新構造期以來以左旋走(逆)滑位移為主,導致盆地之間產(chǎn)生北西(北北西)向擠壓隆起,現(xiàn)代水系循此流逝,例如陳家鋪、擂鼓臺和前池等。擂鼓臺和鼓鑼坪一帶的更新世隆起,高出現(xiàn)代河床250~300m。沿主斷裂兩側,新近系和第四系中還發(fā)育一系列小型破裂或斷層。此外,沿帶的斷層地貌亦十分醒目。788年竹山寶豐6.5級地震和公元前143年竹山西南5.0級地震都發(fā)生在該帶附近,近年竹山一帶也有小震活動。利用SEM法測定證明在上新世、早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分別發(fā)生過快速運動,竹山段的最新活動時代為應晚更新世。
3、基本認識
本次地震震中位于青峰斷裂房縣段與安康-房縣斷裂竹山-房縣段匯合處南西約13km處,兩斷裂在該段最新活動時代均為晚更新世,且新構造期以來均存在走滑運動。據(jù)此推測,本次地震可能是由青峰斷裂房縣段與安康-房縣斷裂竹山-房縣段共同作用所觸發(fā)。新聞排行TOP10
更多>>- [2017-11-29] 2018年度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
- [2018-03-30] 我司對巴基斯坦某電站進...
- [2018-03-30] 我司對宜賓市某江通道進...
- [2017-12-25] 駐馬店換流站極址深部勘...
- [2018-04-26] 鄭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...
- [2018-04-27] 武漢地震工程研究院黨支...